
本文转自:太原晚报
时入深秋,汾河迎来一年中最浪漫唯美的时刻,蒲苇、芦苇随风摇曳,天鹅、大雁蹁跹而至,沿河24座桥梁“一桥一景”,配合周边建筑、璀璨灯光,组成了一幅动态画卷。近日,记者随机采访了多位沿河居民,他们表示,单位或自家的窗台就是取景框,一河清水穿城而过,天天都能看“大片儿”。1 市民小高:窗外即景,汾河流水哗啦啦
时入深秋夜幕早至,不到晚7时,汾河两岸即灯光璀璨,汇成了一片灿烂星河。关掉室内灯光,窗外的流光立即“涌入”房间,市民小高站在阳台上,静静欣赏着汾河流水哗啦啦,天然一幅水墨画。
小高家住迎泽桥西中海寰宇天下,“当初买这套房子,就是冲着汾河。”自入住以来,一家人与这条穿城而过的河流朝夕相伴。站在25楼的窗边向外看去,夜色中的汾河被灯光点亮,水面波光粼粼。迎泽桥上车水马龙,缤秀园、青年园、珠林园、墨艺苑点缀桥头,远处高楼外墙流光溢彩,倒映河面,静谧而温暖。
“用‘星光璀璨、流光溢彩’来形容眼前的景象,再贴切不过。”小高说,迎泽大桥、迎泽大街改造后,灯光更漂亮了,层次变化更明显,细腻的光影与流动的河水相得益彰,宛如一条贯通城市的光影长廊。“随手拍一张,都是很美妙的景致。”
汾河给予他的,不只是视觉的享受。作为一名跑步爱好者,5年多来,这条河已成为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存在。只要有空,他就从迎泽桥出发,或往南至南内环桥、长风桥,或往北至漪汾桥、胜利桥,5~10公里的路程,轻风相伴、鸟鸣相随,河岸就是他的健身房。
2 市民张女士:在家是观众,下楼就是“主角”
“汾河夜景真漂亮!”家住南内环桥东中国铁建国樾府的张女士,每次发朋友圈,总能收获亲戚朋友不少点赞。受此鼓舞,她现在越来越喜欢拍摄自己家窗外不断上新和变幻的夜景,在微信、抖音等平台上“播放”。
尤其近段时间,家里临河的飘窗俨然就是“大屏幕”,静静流淌的汾河、金黄火红的树叶、两岸错落的建筑,被南内环桥和滨河东路上的灯光勾勒得华美又生动。身为一名语文教师,张女士经常配一些自己喜欢的文案,“三山环抱一水中分,九河环绕一湖点睛。这里的山、水、城相伴相生;5000多年文明史,2500多年建城史,这里文脉兴盛、底蕴深厚、古今交融。”
张女士说,近年来,生活中最大的幸福就是住到了汾河边。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太原人,她对于“母亲河”的理解和感情,就是自己的生活中有与她相关的各种记忆,“学生时代,跟小伙伴在汾河边玩耍打闹,长大后和爱人在这里收获了甜蜜的爱情,现在人到中年在汾河边安了家,经常带着孩子进景区遛弯,真的很幸福!”
坐在家里看汾河流水、看灯光流转,感觉像个观众。下了楼立刻就是“主角”,沿自行车道骑一段,看景、拍照、健身,与爱人坐在长椅上闲聊,晚风轻拂,是独属于太原的惬意与浪漫。
3 市民小陈:为梦想奋斗,眺望美景纾解压力
小陈刚参加工作三年,公司地点在南中环桥东清控创新基地,他们的办公室在30层,窗外就是汾河,小陈每次走进办公室,都要端详一会儿窗外的美景。
小陈也是地道的太原人,因为做的是服务煤炭行业的销售类工作,所以多数时间是在大同、朔州、忻州等省内地市区,以及内蒙古、陕西、甘肃等外省区跑业务,工作压力不小。
“平时去的就是煤矿、储煤场、洗煤厂这些地儿,所以一回到太原,最爱做的事就是坐在办公室窗前看河景。”光是看还不够,中午、傍晚饭后,小陈还经常和同事们到汾河景区逛一逛。
“做销售非常难,情绪不好的时候就到河边坐一坐,看看景吹吹风,感觉身体放松不少。”小陈说,看汾河景致是很多同事的重要解压方式。
小陈长得五大三粗,做的又是服务煤炭行业的销售类工作,因此给人的感觉就是刚硬、粗线条,但翻看其朋友圈,除了公司产品外大都是汾河景致和出差地景致,而且表现得都很细腻。比如几年来汾河景区的变化,河面的船、河里的鱼越来越多,两岸的灯光、道旁的花境越来越美,让旁观者对汾河心生向往。“不少外地客户来了,我都带他们逛汾河,很受欢迎。”
记者 刘晓亮
华泰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